图书分类

上市新书

图书评介

活着为什么是珍贵的

书评内容

活着为什么是珍贵的

——读图画书《国王与死神》

方卫平(图画书研究者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尽管儿童图画书作为一个特殊的童书门类,向来不避讳参与某些形而上主题的阐发,不过当荷兰儿童文学作家库斯·迈因德兹哈里·杰克斯与南非插画家皮特·格罗布勒在他们合作的《国王与死神》中尝试以儿童图画书的形式去触碰“死亡”这样一个沉重的哲学话题时,他们显然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难题。更何况他们所关注的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与“死亡”事件相关的某种具体的情感经验,而是意欲从全部生命的广度与高度出发,来探讨那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时间里的“死亡”对于存在本身的意义。介入这样一个富于哲学冥思气息的存在命题,对于儿童图画书的创作来说,无疑是过于冒险了一些。

《国王与死神》向我们证明了这样的艺术冒险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值得的,它将让我们看到儿童图画书辽远开阔的思想空间以及独一无二的哲学气质。作者借故事里的国王之口道出了这样一个千百年来困扰着人类的忧思:“到底什么是死”,“我为什么一想到他就这么害怕”,“我为什么会这么害怕他来找我呢”?为此,国王召集起他的大臣,共同商讨对付死神的办法。终于,他们抓住死神并摆脱了他的威胁。然而,几百年过去了,死亡的消失并没有带给人们期待中的福音,他们发现随着永生的实现,自己所得到的只是一个拥挤、无聊的世界,以及对于那已经不值得珍惜的生命的懒怠和厌倦。于是,人们重新召回了死神;所有活了很久很久的人都欣然跟随着国王,“一个一个快乐地死去”。

这个故事说得真好。它把人类自有意识以来就深深怀有的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生命的眷恋,对于不朽的期盼,以及对于这一切的思考,都编织进一个简短、浅白、幽默而又轻巧的叙事过程里。这个叙事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够如此自如地将一个复杂、深刻的存在命题揭示得那样透彻明白,又如此自然地将一个短浅直白的儿童故事文本变得这样富于深意。它让我们想起20世纪欧洲重要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如果生命不会完结,生命就会没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每时每刻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才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西班牙当代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用更为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死亡的觊觎,能够使哪怕最平常无味的时刻都有趣得让人心碎。”正因为这样,当故事里的死神从揭开的玻璃罩下第一次露出他的真面目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与寻常想象大不一样的“死亡”的形象。这个以洁白(而非暗黑)、明亮(而非阴沉)、和善(而非暴虐)的医者(而非魔鬼)形象出现的死神,暗合着故事所要传达的与死亡有关的圣意、温柔、救赎这样一些特殊的意义。它促使我们在惊愕和疑惑中去重新反思我们对于“死亡”的理解,重新认识生命存在和消逝的意义。

格罗布勒为本书所绘的插画无疑极大地促成了上述意义重读的充分实现。面对这样一个充满寓言意味的文本,格罗布勒动用了一种他所擅长的同时具有原始绘画与儿童涂鸦特征的画面表现手法。这些重象征而轻写实的画面一方面给了文字叙述以某种形象化的直观呈现,另一方面又避开了过于落实的画面呈现对于故事意义生发的限制,从而使我们能够越过画面的视觉直观,去发现寄寓于其上的更多丰富的象征涵义。在完成文字叙事阐发的基础上,格罗布勒也借助于画面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对故事意义进行了新的延伸与升华。例如,整部图画书的文字部分始终不曾言明这个王国到底属于哪一个生命种类,而画家恰恰利用了文字叙述上的这种模棱两可,通过把各种动物的形象征用到故事的表现中,将它拓宽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一切生命的哲学寓言。与此同时,画家也有意借助稚拙的线条笔法与明亮的水彩效果,来减轻故事的厚重质地,增添故事的喜剧氛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每一页的画面都藏有许多幽默的细节。这些画面效果大大冲淡了死亡话题所带来的沉重感与压抑感,它一方面使故事内容变得更适宜于儿童的阅读接受,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一切生命虽在时间的限制下也仍然拥有的缤纷的色彩与欢乐的精神。

事实上,活着之所以是珍贵的,正是因为我们终有一天将会离去。换句话说,正是对于死亡所带来的时间限度的意识,促使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不断寻找和建构着生命可能的价值。或许一个孩子读完这个故事,还走不到那么深的精神的远方,但终有一天,这样的阅读所储存下来的智慧,会在他未来的某个生命时间里发出光芒。

上一篇:爱,永远不说再见——读荷兰图画书《再见!》
下一篇:无